工银瑞信袁芳卸任争议:基金封闭期内离职,还怎么长期投资?
“袁芳要离职了。瑞信”过去一年里,袁芳类似传闻时不时就会蹿出来。卸任
如今,争议资传闻终于有迹可循。基金
11月19日,封闭工银瑞信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,期内期投袁芳一次性卸任在管的离职5只基金。虽然离任原因标注的还长是“工作调整”,但业内的瑞信推测更倾向于,这是袁芳在为正式离职做铺垫。
《财经》新媒体就袁芳是卸任否要离职一事,向工银瑞信基金相关负责人求证,争议资对方表示:“一切以公告为准。基金”
袁芳在公募圈颇有声望,封闭是热度仅次于葛兰的女性基金经理。她在工银瑞信供职时间超过10年,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26.53%,截至三季度末,管理规模合计225.56亿元。
卸任争议
明星基金经理“出走”,早已不是新鲜事。
从周应波、赵诣,到董承非、林森......年内已有多位“顶流”离职。他们或另寻东家,或“奔私”创业。
由于他们身负数百亿规模,持有人基数庞大,且自带流量和关注度,在官宣离职时,基金公司总是尽可能低调而谨慎地处理。
像袁芳这次的卸任公告,就选在了非交易日的周六发布。
投资上的重大人事变动,要做到完全不起波澜很难。从过往案例来看,比较理想的状态是,双方好聚好散:基金公司安排合适的继任者,基金经理写一封真挚的告别信,以求平稳度过交接期,安抚和留住持有人,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产品规模和公司品牌形象的冲击。
对于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开,尤其是奔私的那些,持有人的反应往往是惋惜。因为私募的购买门槛高达百万,这意味着普通基民无法再享受到他们的投资服务。
作为工银瑞信基金的“头牌”之一,袁芳的卸任和“奔私”传闻,却是争议声居多。
最大的争议点在于,她卸任的5只产品中,“工银圆丰”是一只三年持有期基金,成立于2021年1月13日,首募规模79亿元,距离首轮持有期结束还有一年多时间,在任职回报亏损31.91%的情况下,基金经理却一走了之。
无论是主动离职,还是被动下课,这种有始无终的做法,让不少投资者难以接受,因为很多人当初就是冲着她的名气下的单。
从监管的角度,持有期产品设立的初衷,本就是为了践行长期投资理念。在首个持有期内更换基金经理,显然与这一理念相悖。
一位基金研究机构的人士在接受《财经》新媒体采访时表示,人才流动是市场基本特征之一,属于正常情况。但如果是打着基金经理市场号召力,进行资金募集的封闭式基金,在距离封闭期满还有一定时长出现基金经理离职,或多或少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。
监管空白
站在买卖双方的角度,在现有法规下,面对基金的持有期限制,基金经理去留与否有的选,投资者想赎回却没的选,只能被动接受人事变更。
11月20日,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盛丰衍在微博发文,建议修改持有期基金规则,持有期基金的首发基金经理离职的,给予投资者一次赎回的机会,“否则旨在鼓励长期投资的持有期基金难以获得投资者认同,和持有期基金初心南辕北辙”。
在公募历史上,有过封闭期或持有期内开放赎回的案例,就是在2020年9月红极一时的蚂蚁战配基金。
5只“创新未来”基金发行时募了600亿元,认购人数多达1360万户,原本封闭期18个月,后来因上市计划搁浅,在2020年11月开放了为期一个月的赎回通道。
也有业内人士建议,以后发持有期产品,可以让基金经理签署承诺函,承诺封闭期内不离职。如果封闭期出现离职,基金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。
实际上,为了促进公募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,监管一直在完善基金经理离职的相关规定。
2月18日,证监会发布《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、监事、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》。其中规定,“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机构离任未满6个月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,从事投资、研究、交易等相关业务”。
和此前相比,基金经理离职静默期多了3个月。
5月20日,证监会发布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》及其配套规则(简称《办法》)。在细则中规定,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,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。
这意味着,基金经理如果从公募离职,想要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,从之前只需等待3个月,延长到1年。
6月10日,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《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》,要求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,高级管理人员、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%,绩效考核指标应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。
盛丰衍曾评价,该《指引》一(是)强制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共担风险,二也惩罚了跳槽行为,鼓励基金经理在一家公募基金长期干。
回到袁芳卸任“工银圆丰”的案例,可以看到现有法规下,对持有期内基金经理的离职行为,没有明确的约束和针对投资者的处理方案。
(责任编辑:综合)
-
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》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日前,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《意见》有关情况,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问:请介绍一下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 ...[详细]
-
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作者: 黄思瑜[ 根据Wind数据,2022年A股共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,创下年度退市量历史新高。 ]2023年A股首只退市股已定,*ST凯乐 ...[详细]
-
使领馆排长队,网上预约排到7月!最近签证申请火了,日本签证要花2.5万?上海这个办证大厅比2019年更火爆
每经编辑 毕陆名上海护照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!出境游或将在“五一”假期大爆发沉寂了整整3年后,中国的出境团队游业务终于迎来曙光。随着出境跟团游的重启,市民出境旅游需求快速增长,全国多地出入境管理部门业务 ...[详细]
-
基金圈的调研有多卷?近日,天弘越南市场股票QDII基金经理胡超来了一场“说走就走”的出国调研,奔赴越南实地考察,赚足了基民的眼球。首场出国调研直播引围观2月27日-3月3日,胡超奔赴越南开展为期5天的 ...[详细]
-
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8月26日至28日,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、海南两地召开。8月27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。全国政协副 ...[详细]
-
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来源:证券时报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“网络宣传胜率高达80%-90%,一笔交易2万元手续费,相当于期货公司收费标准的5~6倍,最终还是亏损!”2月7 ...[详细]
-
在经历了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一波抢购潮之后,一路狂涨的中药材原料价格开始从顶峰回落。以连花清瘟的原料连翘为例,界面新闻记者日前走访安徽亳州康美中药城获悉,统货连翘即,不分质量﹑规格﹑品级, ...[详细]
-
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新规落地一周年 10家公司赴欧洲GDR募资近39亿美元
炒股就看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转自:证券日报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新规落地一周年10家公司赴欧洲GDR募资近39亿美元 还有42家“在路上”2月11日,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新规 ...[详细]
-
华尔街见闻JOTLS报告显示,今年7月,每个失业人员,大约对应着2个职位空缺,凸显劳动力短缺。不过,报告中的实际招聘人数、自主离职人数均在下降,又透露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丝寒意。美国劳工部周二公布的职 ...[详细]
-
来源:券商中国天弘基金在体系的年末保有规模达到64.56亿元,零售业务保有规模增长超6倍,非零售业务保有规模增长近50%;累计服务用户超10.1万人,80%以上获得正收益,复购率36%;天弘永利优享在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