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时尚 > 上周金融类信托成立环比增加1.18倍 正文

上周金融类信托成立环比增加1.18倍

2025-07-06 01:41:36 来源:圭璋特达网 作者:焦点 点击:819次

6月29日,上周记者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处获悉,金融加倍上周集合信托市场继续回暖,类信立环成立规模继续大幅增加;此外,托成发行方面也出现回暖,比增发行规模大幅增加。上周

标品类信托产品方面,金融加倍记者注意到,类信立环上周成立数量略有上升,托成成立规模则大幅增加。比增从产品类型来看,上周上周固收类产品的金融加倍数量占比下滑,权益类产品占比上升显著。类信立环

相关数据显示,托成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,比增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增速放缓。尽管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仍保持一定增长,但其环比增速为5.51%,较前一环比增速9.80%相比,明显有所放缓。

业内人士告诉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,从从业人员的角度看,过往销售固收产品,产品端和资金端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,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净值型产品,产品端、资金端和客户之间的交流需要更加紧密。

发行成立出现回暖

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,上周共有360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,环比增加20.81%;成立规模为219.69亿元,环比增加49.15%,日均成立规模为43.94亿元。

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告诉记者,上周金融类信托成立规模大幅增加,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快速增长是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。

记者注意到,各投向领域中,上周金融类信托的成立规模为176.13亿元,环比增加1.18倍;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为6.45亿元,环比增加5.77倍;基础产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为24.76亿元,环比减少10.28%;工商企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为7.36亿元,环比减少77.55%。

截至6月26日,今年以来集合信托市场累计成立集合产品12368款,累计成立规模5132.08亿元。

发行市场方面,上周共36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61款,环比增加8.75%;发行规模为244.18亿元,环比增加22.65%;日均发行规模为48.84亿元。

喻智表示,上周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情况进一步向好,发行规模逐渐靠近250亿元线。其中,基础产业类和标品信托项目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占据较大比重。

标品信托增长显著

相关数据显示,上周非标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大增,但成立规模大幅下挫。具体来看,共有172款非标产品成立,环比增加40.98%;成立规模为47.11亿元,环比减少32.25%。

从各投向领域看,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略有下滑,但仍保持在20亿元线以上;工商企业类信托成立规模下滑较为明显;房地产类信托虽有大涨,但成立规模仍不足7亿元。

收益率方面,上周非标类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继续回升,为6.94%,环比增加0.02个百分点;集合产品周平均期限为1.97年,环比增加0.13年。

标品类信托产品方面,记者注意到,上周成立数量略有上升,成立规模则大幅增加。据统计,上周共有188款标品信托产品成立,环比增加6.82%;成立规模为172.58亿元,环比增加1.23倍。

可以说,上周标品信托产品增长显著,其中固收类产品的成立规模为128.72亿元,仍占据绝对优势;但权益类成立规模为43.02亿元,环比大幅增加1.69倍。

从产品类型来看,上周固收类产品的数量占比下滑,权益类产品占比上升显著。具体来看,上周标品业务中固收类产品成立148款,环比减少2.63%;权益类产品成立33款,环比增加135.71%;混合类产品成立7款,环比减少12.50%。

如何看待市场波动

从投资策略来看,记者注意到,上周固收策略产品数量占比也出现下滑,股票策略产品数量占比大幅增加。据统计,固收策略产品成立数量123款,环比减少5.38%;组合基金策略产品成立数量20款,环比增加5.26%;股票策略产品成立数量18款,环比增加100.00%。

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,一季度末,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0.16万亿元,同比减少0.22万亿元,降幅为1.06%;环比减少0.39万亿元,降幅为1.89%;与2017年末的历史峰值相比,下降23.18%。

此外,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,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增速放缓。尽管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仍保持一定增长,但其环比增速为5.51%,较前一环比增速9.80%相比,明显有所放缓。

对此,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和晋予指出,主要原因是2022年一季度国内资本市场出现大幅调整,上证综指、深圳成指、创业板指一季度分别下跌10.65%、18.44%和19.96%,3月末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资产净值较2021年末也平均下降超过10%。

一位三方财富理财师告诉记者,从从业人员的角度看,过往销售固收产品,产品端和资金端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,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净值型产品,产品端、资金端和客户之间的交流需要更加紧密。

“如果客户能够对投资经理对市场的看法、风格有所了解,并且能够区分产品的资产和策略,或许可以更好地避免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,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市场。”该人士进一步指出,当然,这需要从从业人士开始做出一系列努力,理财师不能再单兵作战了。(国际金融报)

作者:热点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