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Biotech谋求卖身,创新药行业底部或已悄然过去

知名Biotech谋求卖身,知名创新药行业底部或已悄然过去 | 见智研究
来源:华尔街见闻 作者: 申思琦
Biotech卖身将成为行业加速出清的求卖悄印证。
近日,身创彭博消息称,新药行业基石药业正在考虑出售控股权或寻找买家全面收购。底部目前,或已公司正在与合作,过去寻找有兴趣的知名国内外买家,但是求卖悄基石药业也可能选择不接受任何交易。知情人士表示,身创这笔交易可能会引起中国或全球大型药企的新药行业兴趣。
基石药业成立于2015年,底部目前管线中拥有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产品15个,或已目前已有4款创新药,过去7个适应症获批上市。知名2019年,公司成为首批港股18A改革后上市的创新药企,并在IPO中募集了26亿港元。
根据基石药业2021年财报,公司经营和筹资现金流共计流出23亿RMB,期末净现金余额7.43亿RMB,按照去年的现金流支出来看,公司可能无法撑过一年。截至日前,公司市值58亿港元,近一年市值下跌约70%。基石药业的现金流让公司不得不考虑下一阶段的经营策略。
创新药公司在现金流上的艰难抉择
最近一年,Biotech市场经历了泡沫破裂后难熬的寒冬,二级市场股价的暴跌传导到了一级市场,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,整个创新药行业开始融资困难。而创新药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烧钱行业,据不完全统计21年港股创新药企,有接近一半研发费用超过5亿,超过10亿有大约10家公司。虽然已经有部分公司迎来商业化产品,但目前的商业化收入相比于公司的资本开支,还是远远不够。
华尔街见闻·见智研究(公众号:见智研究Pro)在文章《Biotech开始靠砍项目续命,之后呢?| 见智研究》中统计,有接近15家Biotech公司现金/研发费用数额小与2年,如果再算上其他成本,这一数字将会更大。Biotech企业不得不在当下面临抉择,究竟是砍研发管线缩减开支,还是流血融资,或者是卖身?
见智研究此前提到,三叶草生物在6月5日宣布暂停对SCB313(TRAIL三聚体肿瘤项目)、SCB-808、SCB-420(Fc融合蛋白)三个项目的投入,集中资源开发新冠疫苗。处于优势头部的Biotech企业康方生物于上周完成了2400万股股份配售,折价7%净融资额约为5.7亿港币。
为什么已经拥有多款上市产品的基石药业希望选择卖身呢?
Biotech卖身才是行业常态
与上述公司不同,基石药业从创立之初就是资本控股的企业,它成立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卖出药,而不是真的自我研发药物。
基石药业目前第一大股东是药明系的投资基金毓承资本,持股24.71%。而基石药业的主力品种PDL1、CTLA-4、PD-1也是来自于药明,此前2020年9月,基石药业与达成战略合作,其中包括PD-L1(舒格利单抗)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,交易总额高达4.8亿美元,包括2亿美元股权投资(9.9%股份)。同年10月,基石药业以13亿美元将舒格利单抗和CS1003(PD-1单抗)在大中华区以外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独家授予给EQRx。
但是基石药业PD-L1已获批的2项适应症均只在中国进行了临床试验,由于信达PD-1的前车之鉴,基石的产品海外上市希望渺茫,即使补做全球临床,这笔费用也不划算。更不用说已经在国内成为卷王的14款PD1/L1,目前已上市的5款产品,已被医保打成了地板价。
国内前景不明,国外上市困难重重,产品销售成了问题,这些就不光是钱的问题了。
无独有偶,近期基石药业的管理团队还发生较大变动。在理财亏损6400万风波发生后,5月31日,公司公告创始人江宁军将不再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,非执行董事李伟接管董事会主席一职,而李伟正是毓承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及管理合伙人。
创始人江军宁在创立基石药业前曾担任全球副总裁兼亚太研发主管,是名副其实研发出身的科学家,与康方不同的是基石创始人持股只有1.67%,并不具备控制权,与此前传出卖身的天境生物股权结构相似。在创始人股权比例低的Biotech企业,卖身或许是资方和创始人的最优解,资方收益落袋,科学家再次创业。
华尔街见闻·见智研究(公众号:见智研究Pro)认为,对于Biotech企业来说,让原本善于研发的科学家负责销售本身就是资源浪费,应该让科学家专心研发,产品商业化的事情交给Big Pharma,不要奢望Biotech都成为Biopharma,研发成功卖身再连续创业才更符合行业规律,Biotech从成立时就应该考虑卖身的问题,更应该研发更前沿的产品。
毕竟,再生元、福泰制药虽然成功完成了从Biotech到Biopharma这一转型,但是他们都是抓到了时代的顶尖技术才完成的这一过程,即使是研发处于全球顶级地位的也曾因为现金流问题被罗氏收购。
随着Biotech企业现金流问题逐渐显现,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采取行动,通过增发、砍管线或是卖身来解决公司现金流问题。
毫无疑问,创新药行业的出清已经在进行中,但是行业的曙光或许已经到来,美国生物医药基金二季度募集额度已是一季度的三倍多,行业底部或许已经悄然过去。
相关文章
- 新华社利雅得11月22日电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-阿齐兹·本·萨勒曼21日晚否认近来主要产油国讨论石油增产的消息,强调减产计划将持续至明年底。沙特通讯社在报道中援引阿卜杜勒-阿齐兹的话说,石油输出国组2025-07-06
- 新华财经北京6月20日电王晓伟)欧洲交易时段,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作证时表示,欧洲央行计划在今年夏天两次加息,同时应对欧元区不同国家借贷成本利差扩大的问题。拉加德指出,欧央2025-07-06
- 再到走进职教课堂为产业工人传道授业 他用14年的实干拼搏诠释出对事业最纯粹的热爱与坚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 这位敬业乐业的雨虹工匠 洪存锋 一起见证他14年的奋斗历程 专注,求精 成功离不开毅力和恒心,2025-07-06
- 来源: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为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,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七年发布“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”。榜单遵循简单、客观、专业的原则,参考巴塞尔协议Ⅲ和监管机构相关要求,按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,并对中2025-07-06
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:金融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元素
转自: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汤立斌)11月22日,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、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“2022年清华大学全球证券论坛”上表示,实现金融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元素。2025-07-06- 撰文 | 李岩根据国防部消息,2022年6月19日晚,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,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。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,不针对任何国家。何为中段反导,其背后又有何深意?政知道连线军2025-07-06
最新评论